2010年7月 的存档
keso新写了一篇2005那年,讲的是2005年中国互联网的那些事。
“2005年,Web 2.0概念得到广泛传播。这一年,一大批新的互联网公司出现了,这些公司或多或少都受到了Web 2.0的影响。”但是五年以后,那批Web 2.0大潮下的创新公司,成功的并不多,留下来的还是那些“老面孔”。
keso对那一年埋下的种子还充满乐观。但是我有了点其它想法,为什么那些Web2.0公司,在中国很容易被大公司复制并超越(比如新浪博客,比如新浪微博),而在美国,这样的复制却很少成功?
在博客上留了言,抄录如下:
“一晃又是5年过去了。中国的创业环境真不是一般的恶劣。。。
为什么美国的创新公司,比如youtube,twitter就可以活下来,就算google,yahoo,微软的抄袭也不能把它们打败,但是在中国的饭否,博客网,就很容易的被新浪腾讯们把胜利果实拿走?
想想也未必是因为google,yahoo们有绅士风度,不象国内网站那样抄得明目张胆。很重要的,还是因为这些新公司在美国是原创,在最初的阶段,那些大公司还看不到它们的前景,等到创新公司形成规模的时候,再抄就来不及了。
而在中国,那些饭否,美团们,也是抄袭国外的网站,在它们起步的最初,就会被那些大公司盯上,所以追起来也要容易的多。
归根到底,还是真正的创新不够多。”
现在回想起2005年,真是恍如隔世。那年的keso还每天笔耕不辍,那年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新鲜名词出来,ajax,web 2.0,都是在那年开始接触,并且看见人就想和他们讨论的东西。感觉互联网的一个新世纪,就要来了。
到了2010年的现在,我们的增长点在那里?移动设备的应用,云计算,LBS?可能都是,但是没有05年那种每个人都跃跃欲试的感觉了。连web 2.0这个崭新的词汇,也有点老掉牙了。
这五年IT界的明星,是乔布斯和他的苹果。
可惜和web 2.0无关。
其后,“其”是个用法很广泛的代词。在这里是指从那时以后,也就是从三千代结婚,离开东京以后。有的地方翻作“从此以后”,不准确。
其后和另外一部文艺片,小城之春,在很多地方非常的象。都是女主角在不那么幸福的婚姻生活中,遇到了昔日的恋人,恋人和丈夫是曾经的好友。只不过小城之春是昔日恋人来访,其后是女主角跟丈夫回乡以后的重逢。
两个电影,都是非常简单的故事,非常有限的几个人物,屈指可数的几个场景,缓慢的节奏。
小城之春有巧妙的旁白,舞台化的场景,出色的电影和镜头语言。
其后有好听的音乐,慢节奏营造的氛围,和小城之春所没有的,出色的演技。
松田优作和演三千代的藤谷美和子,一对俊男美女。两个小时的戏,有90分钟都在看他们的表演。演戏的空间有限,不是你家,就是我家,都是榻榻米。他们最后见面的那一段,两人面对面坐着,中间隔着那一大束百合花,将近十分钟的长镜头,只看见两人的侧面。听他们娓娓道来,并不很激动,却让人动容。
这电影最大的特色就是慢。每个人的动作都是不慌不忙,甚至是小心翼翼,好象隔壁有个婴儿拍吵醒了似的。特别是三千代,看她招待丈夫或者代助吃饭饮酒的时候,端起杯子放下筷子,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定格。让人怀疑她平时怎么能做完家务。
但就是这种慢的节奏,拍出了电影需要的那种氛围,那种美,那种旧时代日本才有的美。
很美的电影,这是看完以后的第一印象。美的镜头,美的演员,美丽的爱情。
代助和三千代两人,当初一见钟情,四年后重逢。心中无限爱慕,却连拥抱都没有一次。唯一一次的身体接触,竟然是隔着代助塞到三千代手里的钞票。
但是自始至终,都可以感觉到两人那种默契的亲密。那亲密简直密不透风。
三千代跑到代助家,气都快喘不过来,拿起桌上的半杯水想喝,却被代助夺过倒掉,因为那是他喝剩下的。代助去厨房倒水,回来却看到三千代用那个残杯,在玻璃花瓶里盛了水一饮而尽。 — 这是整部戏最棒的桥段。
代助几次在电车上的镜头,很超现实,那大概是代助的心中所见。电车贯穿电影始终,而代助在现实中,竟然从没坐过电车。
如果说有一点点缺憾,那就是电影的结尾。代助的哥哥和父亲知道平冈要揭露他们家族企业的黑幕,怒而和代助断绝关系。也许原著的小说情节就是这样,但是在电影这样的氛围里,这个突兀的情节冲突既不合理,也没有必要。两个人知道彼此心心相印,但是从此咫尺天涯,三千代病重,代助却再不能见到她。这样的一个结尾,对于这样一个电影,已经足够了。
从那时以后,也就是三年前,三千代嫁给平冈,离开代助。两人彼此互相思念。
他们再相见以后,三千代病重,代助被父兄抛弃,一无所有。他们会再相见吗,也许还有希望。
现在的我们呢?从今天以后,一切会怎样?谁也不会知道。只求逢凶化吉,遇难呈祥。
祝一切顺利。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此情可待
文 / 邁克
終於發行光碟!
第一次看《其後》,算起來倒已經起碼有十八年了,真嚇人一跳。勿怪我一拿起筆就厚著臉皮抄張愛玲,令人夢繞魂牽的電影,幸運的話一生統共也不過三兩部,切切實實是可堪歎息的半生緣。遺憾說多不多,說少也不少,誰都免不了的罷?悲歡離合經曆過一些,起落興衰經曆過一些,然後人就老了,學會不論聽到什麼,嘴角都掛一個微笑。甚至不是微笑,只是禮貌的表示知道有這麼一回事,表示眼底的雲煙沒有白白流逝。
那麼長的時間,除了早年看過幾次,一直沒有機會重睹,倒還記得清清楚楚,盡管記憶當然是選擇性的。松田優作的身影,久不久總在夢境的地平線掠過,很遠很遠,讓人無端端失神。那樣慢條斯理踱步的男人,以為可以與你地久天長,只會嫌他跟不上,斷斷不會被他拋在身後。沒料到謝幕如此匆匆,說走就走,還沒有來得及認識他的壞,已經絕塵而去。自私啊,自私!要世界單單記得他的優雅,不給人機會目擊光陰的腐蝕,驕傲地揮一揮手,以我們的哀傷成就了他的完美。
替他打拍子的是梅林茂。九十年代初在東京找到原聲帶唱片,音樂之外收錄了幾段對白,因為叮嚀沒有聽懂,仿佛更有一種難言之痛。多年後拜王家衛所賜,梅林茂廣為人識,無恙的調子若無其事鋪陳另一段情,雨過天晴,再世為人。采自一部沒有看過的日本電影,叫《夢二》──夢的續篇?我堅決相信,雖然移植到香港的土地,它開的仍然是那枝熟悉的花。白色的,在月光下帶一點紫,帶一點藍。《花樣年華》的過場曲除了負責陪伴一扭一扭的蘇麗珍下樓買雲吞面,最功德無量的,還為菲林的欠缺冷暖補充了季節的氣氛。不必懷疑,作曲家肯定也念念不忘《其後》那股百合的幽香,在雨中,一把傘下的那兩個纏綿的人。當年他為他們譜的一支天鵝曲,最末的句子幾個音符躊躇著,無事找事就是不肯完結。到底找個借口,又再娓娓說一遍。
要為《其後》於曆史上定位,大概可以在費穆的《小城之春》和杜魯福的《祖與占》(Jules et Jim)旁邊找到適宜的空間,而且誰也沒有抬舉誰。六男三女兵分三路的夾纏,法國的一段占了人強馬壯的優勢,在國際上最膾炙人口。但其實嫂夫人情意結在兩洲三地的發酵,醇美如酒溫甜似蜜,各自都是不怕紅爐火的經典。《小城之春》散發的文藝味透著傳統的中國書生氣質,原本隨時有變酸的危機,幸好滲出女性感性的旁白打救了它。《祖與占》的第三人稱敘事式源自原著,自覺地文學性,巧的是旁白也擔任了重要的角色,替人物和觀眾間設下有分寸的距離,就算看得陶醉也保持著清醒。唯有《其後》令人專心一意地沉溺,鬱悒是第一手的,傷逝是直接的,再含蓄你也沒有辦法不為它流下眼淚。
其後……是的,意味一切都過去了,現在已經是從前覺得遙不可及的未來。過去了也好,只有電影還是電影,最不可靠的浮光反而永遠不消失,牢牢印記當時的惘然。
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穆赫兰道的情景。那是一张借来的DVD,电影讲的什么那时候完全不知道,但是知道需要仔细看。眼睛不眨的看了一个小时以后,发现自己完全晕菜。看了两个小时多一点以后,我按下暂停键,去旁边抽烟,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冥思苦想,突然好象恍然大悟,对旁边的Nana说,这前面的一部分,是一个梦!然后兴奋异常,回到电视前准备验证自己的结论,“你看后面,肯定会讲到这个梦的。”没想到按下播放键的两分钟以后,演职员表就冉冉升起。。。。
这是我21世纪第一个十年最喜欢的电影,没有之一。写这篇文章以前又看了一遍,估计五年之内不会再看,因为如果还有看不明白的地方,再看也不会明白了。
不知道该怎么写这个评论。最近经常看一些关于红楼梦脂砚斋,水浒金圣叹的书,看到那些带着眉批总评的红楼梦水浒抄本。那些眉批写在字里行间,密密麻麻的,正文简直没法看了。但是那些眉批总评,提供了很多有用的线索,被胡适这样的文艺科学家利用,发展出了新红学。我也写一个电影的流水帐,带上自己的眉批好了。如果看了一遍电影没有看明白,可以看着这篇文章再看一遍,应该很有帮助的。
电影情节大致如下(严重剧透):
- 在电影的最开头,是一群少男少女在跳舞的剪影,然后出现戴安的剪影,旁边还有一对面带笑容的老夫妇。
当年戴安在加拿大的家乡得了吉特巴舞蹈的第一名,那是整个故事的缘起,也是悲剧的开始。那对老夫妇,应该是吉特巴比赛的评委,或者在比赛中给了戴安鼓励帮助的人,在他们的鼓励下,戴安立志要做一个演员,希望成为一个明星。
- 在跳舞这段过去之后,大概有五秒钟,是一个床在镜头里晃动,还带着呼吸声。
第一次看的时候根本不会注意到它,但是大卫林奇在告诉你,这是一个梦!在看电影的前三十秒看见它,怎么会想到后面那一大段,全是在做梦?
- 一个limo驶过穆赫兰道,车上坐着那个漂亮的黑发妞。车停下了,黑发妞问:“你在这里干什么,我们不应该停在这里”。
这已经是梦的开始了。这句话是戴安在现实中说过的,她那时候正在去参加卡米拉晚宴的路上。而那穆赫兰道,就是戴安的伤心之地。
- 开车的人拿出了枪对着黑发妞,这时候飞车党的车撞上来,把车子撞了个稀巴烂。
戴安的内心深处,不希望在穆赫兰道那晚上晚宴的事情发生,她在梦中用车祸阻止了它。
- 黑发妞从车里爬出来,走到一个人家。那家的老太太正要出门旅行,她悄悄溜进了房间。
这个老太太在梦里是贝蒂的姨妈,在现实中是戴安的姨妈。在梦里她是要去加拿大拍戏,在现实中,她已经去世了,戴安到好莱坞的时候没有见到她。
- 在一个叫Winkie‘s的餐厅,一个男人在向另外一个男人讲一个梦。在梦里,他充满恐惧。
这个Winkie‘s,是戴安和杀手交易的地方,戴安在那天无意中看到一个男人,那个男人在梦里变成了这个恐惧男。
戴安买凶杀人成功以后,心中充满恐惧,所以她梦里的男人也害怕着什么。
- 那个男人走到餐厅背后,看到一个魔鬼一样的人,吓的昏倒。
那个象魔鬼一样的人,看眉眼好象就是演戴安和贝蒂的女主角演的。她实际上也代表着戴安心中的魔鬼。
- 镜头转回姨妈的家中,黑发妞还在沉睡。
第一次看电影看到这,很多人都会觉得前面那段恐惧男的事情是黑发妞的梦,但它实际上是戴安梦见黑发妞之余,做的另外一个梦。而那个恐惧男也在讲他做的一个梦。这样梦里套梦,一个又一个梦,简直成了红楼梦了。怪不得看不懂。但是如果看明白了整个电影的情节,前面梦的部分的混乱就很好理解了,因为做梦就是这样一个一个互相没什么关联,也未必符合常理。白天遇到想到的一些事情,在梦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。大卫林奇一定看了很多佛洛伊德。。。
- 从黑社会大佬开始,打了一串电话,讲的是“那个女孩,还没有找到”。
是啊,卡米拉已经被杀了,所以还没有找到。
- 那串电话的最后一个,是打到一个空房间,没有人接。那个电话的旁边,是一个红色的台灯,和一个放满烟头的烟灰缸。
这个房间是戴安现实中的家,在后面卡米拉打电话要戴安去参加晚宴,就是这么一个场景。那台灯和烟灰缸,都是戴安的室友的,被室友后来拿走了。
这一串电话,也在暗示好莱坞电影也的势力操纵。从最上层的黑社会大佬,一层层的控制下来,到戴安这样的小演员,是最底下的一层。
- 贝蒂从机场出来,对好莱坞和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。她在机场和一对热情的老夫妇分手。
这对老夫妇就是那对吉特巴比赛的评委。在现实中他们是戴安的事业引路人,在梦里,他们和戴安在她准备开展事业的好莱坞相遇。
- 贝蒂来到姨妈的房子,管理员Coco热情的接待了她,把她领进姨妈的房间。
这个Coco在现实中是导演亚当的妈妈,在那个晚宴里,她是唯一对戴安的事情感兴趣,并对她表示同情的人。所以在梦里,这个Coco变成了好心的管理员。
- 贝蒂在房间里见到黑发妞,黑发妞失去了记忆,说自己叫丽塔。
那个房间里有一张丽塔·海华斯的海报,所以黑发妞临时给自己取了这个名字。
- 导演亚当和投资人谈电影选女主角的事情,投资人给导演看照片,强迫导演选一个叫卡米拉的女人,导演怒而砸了那两个黑社会投资人的车。
卡米拉其实是在现实中黑发妞的名字。而那张照片里的人,是在晚宴上和卡米拉亲密接吻的女人。
导演要拍的电影,叫《西尔维亚北方故事》。这电影是现实中另外一个导演拍的,主演是卡米拉,戴安面试女主角落选了,戴安和卡米拉因此而认识,后来成为同性恋人。
在戴安的内心中,她觉得自己没有被选上做《西尔维亚北方故事》的女主角,不是因为自己演的不好,而是有其它不可控制的原因。在梦里,女主角的选择被黑社会操纵着。
- 另外两个男人在讲一个车祸。突然一个男人拿出枪把另外一个杀死了,在伪装现场的时候,误伤了隔壁的胖女人,有被清洁工发现,好不容易干掉了这两个人,又不小心弄响了警报器。
戴安因为买凶杀人,所以梦到了杀人的现场。她对要杀死卡米拉这件事内心中有自责和后悔之意,所以在梦里,她希望这杀人的过程一团糟,没有杀成才好。
杀手杀完人以后拿走了一本黑色的书。现实中的杀手临走的时候也拿了一本书。这黑色的书有没有什么典故?
- 贝蒂让丽塔回忆自己到底是谁。她们打开了丽塔的皮包,里面一大堆的百元钞票,还有一把蓝色的钥匙。
那百元钞票是戴安付给杀手的,不过在梦里的钞票要厚的多。凶手告诉戴安,事成之后她会看到一把蓝色的钥匙。不过梦里的钥匙也要漂亮的多。
- 导演被解雇,回家以后看到老婆和游泳池修理工在乱搞,三个人打成一团。
导演在那个晚宴上讲了一个笑话,是关于”他得到了游泳池,卡米拉得到pool man”的。戴安把这个笑话在梦里变成了现实。
(从这以后,贝蒂丽塔的故事,和导演亚当的故事就平行蒙太奇,不断切换,交错前进了)
- 贝蒂和丽塔在Winkie‘s餐厅里查关于昨晚事故的线索,给警察打电话。丽塔看到服务员的名字叫戴安,想起了一个名字戴安塞尔温。他们查到戴安塞尔温的地址,准备去那里看看。
现实中Winkie’s里的服务员叫贝蒂,就是梦里戴安的名字。
戴安妮塞尔温就是戴安自己全名,丽塔在梦里当然想的起来,因为那时戴安自己的梦。
他们给戴安打电话,听到戴安的留言。那留言说的话就是戴安现实中说的电话留言。
- 导演住到一个破旅馆里,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都不能用了。他被迫去见牛仔,牛仔让他选卡米拉做女主角。如果事情办的好,导演还会见到牛仔一次,如果办的不好,就还会见到他两次。
这一次和两次的区别,在电影里没有说清楚,存疑。
- 贝蒂在家里和丽塔背面试的台词,预演的很不好。贝蒂去见导演,在面试中表现的很成功,她把那个场景演的非常色情。
在现实中,戴安的面试应该是象她在家里演的那样的。
在现实中,那个色情的表演应该是卡米拉的面试,卡米拉也因此赢得了女主角。
在梦里,那个面试的电影不是《西尔维亚北方故事》,但是梦里面试的导演,就是现实中《西尔维亚北方故事》的导演。
戴安认为卡米拉赢得了女主角,不完全是靠她的演技,而是靠被导演潜规则和导演睡觉。这其实只是戴安心中的想法,虽然卡米拉也和(另一个)导演睡了,但是她的表演水平还是应该超过戴安的。
- 贝蒂去片场见到导演亚当在面试。亚当说卡米拉“就是那个女主角”。贝蒂因为要赶着回去,还没有和亚当说上话就跑掉了。
上面说过了,这个卡米拉其实是现实中卡米拉的新同性情人。
戴安从来没有机会被导演看中,所以在梦里,他们擦肩而过了。
- 贝蒂和丽塔找到了戴安赛尔温的家,发现她在屋里死掉了。
那个死掉了戴安赛尔温的睡姿,和戴安在梦中醒来时候的睡姿一样。
- 丽塔剪短了头发,并戴上金色发套。戴安说,她爱上了丽塔,她们上床了。
贝蒂和丽塔现在越来越象了。她们在梦中的角色本来就混乱,现在有点分不清了。
(在现实中,戴安和卡米拉在一起,都是处于弱势的,她没有争得女主角,也只有靠卡米拉才能拿到一些小角色。而在梦里,贝蒂是完全处于强势的,她处处帮助丽塔,有了问题她也总能想到办法解决。这是戴安在梦中塑造了一个理想中的自己)
- 贝蒂和丽塔在半夜到了一个剧场,在那里听到了悲伤的歌。
在剧场里的人说,一切都是幻觉,一切都是事先录制好的。暗示着所有的一切,都是不真实的。
- 贝蒂手里出现了一个蓝色的盒子。于是她们回家,想用那把蓝色的钥匙打开盒子。丽塔找钥匙的时候,贝蒂不见了。丽塔打开盒子,盒子掉在地上,丽塔也不见了。然后贝蒂的姨妈走进屋里,看看房间里没人,又走出去了。
戴安一直觉得杀手给她的那把钥匙应该打开什么东西,所以她幻想出了蓝色的盒子。其实现实中是没有这个盒子的。
钥匙打开了盒子,就说明杀手已经杀人成功了,而一切也都结束了。所以贝蒂,丽塔都相继消失了。梦快结束了,这些幻觉也快要消失了。
姨妈为什么在现在又出现?存疑。
- 牛仔在戴安的床边,说该起床了。然后戴安听到了室友的敲门声。
这是梦的结束,现实的开始。牛仔在戴安的梦里,戴安被敲门声吵醒,梦结束了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我是梦里梦外的分割线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- 从梦里醒来,戴安的睡姿,和梦里的死人一样。
- 室友拿走了她的东西,包括一个红色台灯,一个烟灰缸
都是梦里梦到的东西
- 室友说有警察在找戴安
杀人的事情被追踪到了
- 戴安在煮咖啡,看到卡米拉回来了,激动万分。两个人在沙发上拥抱,但是卡米拉说她要和戴安分手。
这一段是戴安的回忆。注意戴安煮咖啡用的杯子,和见到卡米拉放到茶几上的杯子是不同的。戴安见到卡米拉的时候,茶几上还有那个烟灰缸,而烟灰缸才被室友拿走。这一段刚开始看的时候也可能会很晕,因为回忆和现实又混到一起了。杯子和烟灰缸可以帮助来区分它们。
只有卡米拉抽烟,而戴安是不抽烟的。所以卡米拉经常来戴安这里的时候,烟灰缸里会有很多烟头。她不来的时候,烟灰缸是干净的。
- 戴安妮把卡米拉赶走,在家哭着自慰。
这还是回忆
- 电话铃响了,红色的台灯,烟灰缸,和梦里的一样。卡米拉叫戴安去参加晚宴。
回忆
- 戴安坐着limo来到穆赫兰道,车停下,她问“你在做什么,我们不应该停在这”。
和梦里丽塔说的一样。
- 戴安和丽塔从小路到亚当的家,见到了亚当的妈妈Coco。戴安给Coco讲自己的故事。戴安看到丽塔准备和亚当订婚,还同时和别的女孩亲吻,难过万分。
上面都说过了,Coco在梦里是姨妈房子的管理员;姨妈在好莱坞工作,很久以前就去世了;戴安从加拿大来,因为赢了一个吉特巴比赛而立志成为一个明星;那个女孩在梦里是导演被迫选中的卡米拉。
这一段话解释了很多事情。
- 在晚宴的一瞬间,一个牛仔打扮的人从房间走过。
这就是戴安梦里那个黑社会牛仔的原型。白天随便看到一个什么人,在梦里就能给他安排一个重要的角色。
牛仔在梦里,除了通知导演要去选中那个女孩以外,貌似还应该有其它的作用。但是在电影里看不清楚。
- 戴安和杀手在Winkie’s见面。餐厅的服务员叫贝蒂。戴安给了杀手钱(百元大钞)。杀手说事成了她会见到一把蓝色的钥匙。杀手拿着一本书走了。戴安在收银台旁边看见一个男人。
这些还是回忆,上面都说过了。那个男人在梦里讲了那个恐惧的梦。
- 在餐厅的后面,一个又象乞丐又象魔鬼样子的人,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盒子。盒子掉在地上,那对老夫妇跑了出来。
这个乞丐样子的魔鬼出现了两次,第一次是在梦里的那个男人看到的,第二次是在戴安的幻觉里面,两次的魔鬼不一样。这应该代表着戴安心中的心魔,那个嫉妒卡米拉,要杀死她的心魔。
老夫妇在电影的最后,变成了来向讨债的魔鬼样子的人。老夫妇当年给了戴安很多帮助和鼓励,是戴安进入演员行业的领路人,所以他们也一直是戴安心中的负担,特别是当她自己在好莱坞做的很不成功的时候。所以现在在她最后的痛苦,悔恨,迷茫的时候,这负担变成了来向她清算的魔鬼。
- 戴安看到茶几上的钥匙,还有咖啡杯。
这是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了。咖啡杯和刚才煮咖啡的那个一样。
戴安见到了钥匙,应该是杀手给她的。这说明他已经成功的把卡米拉杀死了。
- 又有人敲门,从门缝下老夫妇跑出来要抓戴安
可能是真的有人敲门,比如说警察来找戴安了。也可能是戴安的幻觉。
她害怕警察来找她,也后悔杀死了卡米拉。象上面说的,老夫妇是她的心结和负担,来向她清算了。
- 戴安拿出枪自杀了
- 剧院里,那个在梦里出现过的蓝头发女人又出现了,她说了一句“塞伦斯奥”。这句话在前面梦里也说过的。这是剧院的名字?
这个剧院里的一切都代表着什么。我们可以看到剧院里的一切都是虚幻的,乐队和演唱都是事先录音的。所以这暗示着整个的电影都是不真实的。如果知道那个女人唱的是什么,可能会帮助理解这一段,她唱的是西班牙语。但是那歌声非常的悲伤,在梦里的贝蒂和丽塔听得流下了眼泪。
也许这也是在说,戴安的命运,卡米拉的死,还有她的自杀,都是被安排好的,命中注定的?
附:大卫林奇当年靠这个电影拿了戛纳最佳导演奖,但是看去电影院的人看完了出来都骂街,他们或者看得晕晕乎乎,或者干脆就睡着了,没有人可能看第一遍就看明白。为了替投资人多买几张票,写了十条线索帮助大家猜迷。
1.Pay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film: At least two clues [...]